10大配资公司
近日,中共四川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发布《关于确定第二批四川省国有企业“四心一高”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的通知》,兴蓉环境(000598)成功获评全省示范点。
四川省国有企业“四心一高”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是以“强核心、融中心、聚人心、暖民心,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”为主要内涵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载体。荣誉背后,是兴蓉环境坚持党建引领、党业深度融合、创新驱动发展,致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孜孜追求。
作为成都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,兴蓉环境深耕水务环保、服务城市发展,公司党委深入践行集团“一四五五”发展战略和“四化”转型方向,积极探索“党建+N”多元协同新路径,将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主战场和智慧转型最前沿,持续擦亮这块省级示范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强核心:立足“党建+战略布局”
赋能企业发展向心力
凝聚发展共识
坚持以上率下、示范带动,深化“政策理论+业务应用”研讨交流机制,确保对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理解领悟更深、贯彻措施更实。全面推进党的领导与治理结构、领导体制、决策机制深度融合,纵向优化“小总部大产业”的平台公司治理格局,明确母子公司层级定位,横向建立分级管控制度体系,对投融资、组织人事等重大事项实现集中管控、差异化授权、精细化管理。
公司先后荣获“第一批四川天府国企党建示范引领工程示范企业”“最佳内部治理上市公司”等奖项,在市属国企中率先取得国际标准ISO37301及国标GB/T35770合规认证。
深化改革发展
坚持“产业+资本”双向赋能,将党的创新理论充分运用到水务、环保(固废)、市政等核心板块,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围绕社会价值提升,在建圈强链上持续用力,公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涵盖自来水供应、污水处理、再生水利用、污泥处置、垃圾焚烧发电、餐厨垃圾处理等领域,运营及在建供排水及中水利用规模超1000万吨/日、固废处置规模近2万吨/日,服务人口超1500万人,夯实城市高质量发展生态本底。围绕经济效益提升,深推精益运营、精细管理、精准施策,全国化水务环保市场布局多点开花,构建起覆盖海南、江苏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河北、山东、西藏等10余省市的战略矩阵,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、结构向新、质效向优。
围绕市场价值提升,坚持以产业价值赋能资本市场价值增长,自2022年以来,公司股价由6.32元上涨至7.45元,增幅17.88%,股价最高达8.32元;市值由188.73亿元增长至222.34亿元,增幅17.81%,在同行业29家对标公司排名第4,连续9年获评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核A级。
系统谋划布局
谋定而动、系统布局,全面贯彻推动国有资本“三个集中”战略部署,省内省外双轮驱动、传统新兴产业两端发力,全力推动资源优化配置。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,巩固提升水务环保主业,扎根本土、立足成都,积极推进市域内市场拓展及供排水一体化改革,因地施策在省外市场谋篇布局,以点带面、辐射区域、布局全国,探索构建异地项目智慧化管理试点,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水务模式。抓好新兴产业战略规划,统筹强化设备更新、工艺升级、数字赋能、管理创新,以“科技引领+产业支撑”发展模式勾勒“第二增长曲线”,优化完善固废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,拓展布局直饮水、二次供水、再生水利用、渗滤液及工业废水处理、炉渣及废弃油脂资源化利用等细分赛道,以全链条创新构建支柱型产业引领、支撑型产业协同的绿色发展新格局。
融中心:立足“党建+协同赋能”
驱动核心业务融合力
数智转型不断求进谋新
将先锋创新创效专项行动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,聚焦“AI+水务环保”融合应用,组建“数智领航”先锋队,培育孵化“云枢·智控”特色品牌,推动更多创新应用场景转化为“智慧兴蓉”业务实景。
持续打造远程监控全覆盖、业务管理全流程的“五中心”智慧管控平台,财务共享中心精准管控50余家子公司资金“动脉”,生产调度中心对全国70座厂站、超5万个自控点位全过程“把脉”,采购监管中心借助18个远程监控“窗口”将异地项目招标采购环节链入云端,技术应用中心以119项定额指标、111项标准技术文件赋能标准化定额管理,资本运营中心通过3大分析板块、200余项指标为公司提供资本业务数据支撑。
技术攻关撬动行业革新
在重点项目、技术研发、市场前沿建强战斗堡垒,集聚顶尖科研团队80余人,开展科技研发项目56项,编制国家团体、地方标准44项,填补碳排放核算评价、高寒地区污水处理等技术标准空白,获得专利授权217项、软件著作权67项,相关创新成果荣获中华环保联合会科技进步特等奖……从实验室到应用场,从技术攻坚到项目落地,产学研、自主创新、企业技术中心“三基地”建设路线图越发清晰。
提质增效推动破局焕新
党员干部、团员青年围绕一线业务难题攻关夺隘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探索资源循环增效模式,依托再生水厂、环保电厂等业务载体,创新“水务+新能源”融合发展,光伏发电约240万度,自用率达100%,实现减碳1700余吨。深入挖掘大数据资产价值,搭建“数据+模型”体系,推动生产经营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驱动”全面转型,使得决策更精准、管理更精细,近两年总体节省生产药剂和电费约5000万元。深化智能化应用,精准分析指标参数,快速识别污泥性状,通过智慧预测实现SV30污泥检测分析效率提升30%。
聚人心:立足“党建+凝心固本”
提振干事创业强合力
抓牢基层组织“硬支撑”
秉承“引领、指导、保障、监督”理念,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“强基赋能”工程,坚持“异地基层党组织+智慧管控五中心”赋能,探索形成“本部统筹部署+属地灵活应用”异地党建工作管理模式,使公司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实践一体贯通。充分发挥党建品牌内聚人心、外树形象重要作用,聚力打造“1+2+N”党建品牌矩阵,引领40余支党员先锋队、300余个党员示范岗主动服务城市战略、服务社会民生、大力拓展市场,凝聚公司发展合力。
近年来,公司先后培育出6名四川省劳动模范、1个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、2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1个四川省青年文明号、2名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、3名成都市劳动模范、18名成都工匠、3个成都市青年文明号等。
打造选优育强“强磁场”
坚持把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结合起来,健全“选育管用”全链条制度机制,以管理、技术、技能“三通道”为抓手,深培、精育、重用各类人才,实现公司产业链、创新链、资金链与人才链同频共振。纵深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落地见效,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,“一企一策”建强配优领导班子;聚焦异地骨干人才培养,以赴异地干事创业10条措施,强化关键人才正向激励;坚持分类施策、精准滴灌,持续开展厂长梯队人才、厂级标准化降本增效等专项培训,启动“工匠接班人”培养计划,构建人才集聚的强大磁场。
架好员工关爱“连心桥”
聚焦劳模工匠、异地骨干、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,将价值引领融入选树培育、事迹报道,深入挖掘精神内核,纵深传递榜样价值。开展文化浸润行动,创新推行“书记接待日”“领导信箱”,实施青年成长激励计划,大力开展谈心谈话、志愿服务,用好用活“心灵驿站”“职工书屋”等特色载体,以“阵地+活动”双轮驱动营造 “时时皆思政、处处是课堂”的良好氛围。关心关注一线职工、困难群众,开展“夏送清凉、冬送温暖”行动,做细做实帮扶慰问,为职工群众办实事、做好事、解难事。
暖民心:立足“党建+民生服务”
激发社会价值创造力
兜底社会民生服务
牢牢抓住高标准供水关键,全域保障城市生活用水,落地管道直饮水规模约100吨/日,成都市自来水七厂三期配套原水、输水管线工程全线贯通,铺设管线总长近40公里,有效增强城市供水安全韧性。全面打响“碧水保卫战”,生活污水、工业废水处理提质增效,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入选国家发改委、住建厅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,绘就污水治理攻坚“兴蓉样本”。
因地制宜推进中水利用,深化城市河湖环境的水生态良性循环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聚焦餐厨垃圾细分领域,构建分质利用—生物转化—循环再生闭环生态治理体系。作为亚洲最大垃圾协同焚烧处置单体项目,成都万兴环保发电厂三期以5100吨/日垃圾焚烧为核心,搭载800吨污泥协同处理、800吨厨余垃圾处置能力,构建起全国首批“三废合一”技术矩阵。
城乡水务融合发展
聚焦城乡居民用水关键环节,将“党建链”融入“服务链”,以沱源公司为试点,打造“沱源智水”智慧水务品牌,系统集成覆盖5000余个监测点位和17万余用户数据的感知监测体系,实现“从源头到龙头”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,成功树立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标杆,并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典型场景,品牌效益辐射全国。
示范引领、连点成线,城乡水务现代化治理实践正勾勒出广阔图景:在崇州,党员技术骨干驻点乡镇污水处理厂,保障日均近6万吨污水处理稳定达标;在大邑,绵延上千公里的城乡供水管网惠及40万群众,提供坚实民生保障;在邛崃,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,铺设1500米新管道,将清澈之水送到大山深处。
生态环保全民参与
深挖自身专业资源优势,用好水务环保业务场景,着力打造环保教育展厅、科普基地等多元化全民教育新场域,积极开展各类环保低碳活动,培育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特色品牌,推动构建“人人参与、共建共享”的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。2024年累计参与环保培训近14000人次,为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注入新动能。
战略聚焦、业务融合、强基聚力、服务民生,兴蓉环境依托 “党建+N”融合路径,助力经济社会效益见效成势。在企业经营上实现营收利润稳定增长10大配资公司,资本结构持续优化;在服务民生上深耕主责主业,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;在深化改革上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,为推动集团实现“一四五五”发展战略、公司高质量发展展现更大作为。
千层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