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正规配资公司官网
公元1963年8月,河北省中南部连日暴雨,海河流域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灾害……
图片
灾害成因
● 反常的天气:1963年8月,势力强于以往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(气温高、多雨水)与势力弱于以往的北方蒙古高压(气温低、少雨水)相遇,形成降水,且两者徘徊于河北地区,形成了大量降雨。此外,还有说法认为受台风影响,台风雨特别大,连续下了好几天,导致河水暴涨。当年7月,《河北日报》就报道了沥涝的情况,此前沧州地区的庆云、盐山等6个县的大部分公社已下暴雨,由于降雨时间集中、雨量大,一些地区雨后积水达0.3 - 0.7米深,低洼地甚至达1米以上,积水面积约140万亩。
● 地形因素:河北西高东低,河流由太行山发源,由南向北流经华北平原后汇聚海河,呈扇状分布。海河五大水系上游支流多、短而急,中游较为平坦,下游河道低洼易积水。1963年8月降雨从南到北几乎同时开始,不同于往年南北降雨时间有先后,使得河流之间的洪峰无法错开,洪峰汇集引发特大洪灾。
● 社会因素:新中国成立前,因连年战争、社会动荡,政府无暇治理河道,导致河流过洪能力不足。新中国成立初期虽开始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,1956年水患时也整修、重建了部分水库和河道,但此次洪水量大、百年一遇,水利工程经年失修,加重了灾害损失。
图片
灾害损失
● 人员伤亡:造成死亡5119人,伤43386人。
● 房屋损毁:房屋倒塌1270万间,约有1000万人无家可归。
● 农田受灾:104个县、26965个村庄受灾,受灾面积达5438万亩。
● 基础设施破坏:许多公路、铁路被冲毁,据铁路部门统计,此次暴雨洪水造成京广、石太、石德、津浦铁路相继中断,毁坏822处,冲毁铁路75公里,冲毁涵桥209座,路基土方流失165万立方米。
● 经济损失: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2.4亿元。
图片
英雄赞歌
在1963年河北洪水中,有典型的救灾英雄人物李德银。当时河北石家庄赞皇县遭遇特大洪水,村民们都陷入恐慌忙着逃命,李德银却毫不犹豫地跳进汹涌的水里。不管周围人如何呼喊,他都不理会,在水里不断摸索。工作人员只好系上长麻绳把他拉了上来。
李德银满不在乎,乐呵呵地捧着一个小塑料袋,里面装的是他视若珍宝的军功章,其中一枚赫然写着“人民功臣”四个大字。他冒死守护这些勋章,展现出对自己荣誉的珍视。后来人们了解到,他是参加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老兵。
图片
救灾与后续影响
● 积极救灾:8月10日,党中央、国务院确定“保卫天津,保卫津浦路,力争缩小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”的方针。河北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全省党政军民50万人进行抗洪抢险,人民解放军出动10万大军,四天之内空军出动飞机138架次,空投各类器材、食品数万公斤,海军也先后派出13艘舰艇营救群众。全国20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全力支援河北抗洪,大批防汛救灾物资从四面八方运来,全国人民捐赠了大量现金、粮票、粮食、衣物。
图片
● 治理热潮:这次特大洪水使得海河流域的省市地区遭受巨大损失,但也为今后的抗洪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。海河流域水患灾害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,1963年,党中央、国务院对海河等水系全面治理作出部署,并列入国民经济建设长期计划,海河流域掀起了海河流域治理史上最大规模的治理热潮。
图片
1963年,海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,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灾害。毛主席于当年11月为治理海河作出重要指示“一定要根治海河”。
这一题词体现了国家对海河治理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。此后,一场大规模的根治海河行动全面展开。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重要水系,包括了众多支流。根治海河工程涉及到防洪、灌溉、排涝、航运等多个方面,包括修建水库、加固堤防、开挖河道等一系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。
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,根治海河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成和完善,大大提高了海河流域的防洪能力,有效保障了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,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,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。
图片
《1963河北抗洪颂》
一九六三夏汛狂,洪魔肆虐势嚣张。
太行雨注天河泄,燕赵波腾地脉伤。
村镇茫茫成泽国,田园漠漠变汪洋。
千家屋舍随波去,万户黎民对浪惶。
幸有英雄多壮志,敢迎恶浪谱华章。
军民戮力同携手,党政凝心共举纲。
抢险危堤身作盾,救人险处臂为梁。
肩挑土石洪流阻,背负伤残险路量。
帐篷搭建温情聚,粥饭分发爱意长。
重建家园施妙策,复兴桑梓展良方。
艰难不惧豪情在,困苦能扛意志刚。
此役抗洪功绩伟,精神熠熠耀河湘。
图片
朋友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关注@飞歌传媒,共享民族风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千层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